- 2025年10月31日
- 星期五
 
							就在美俄元首敲定会面的几乎同一时段,中美经贸博弈的节奏也发生了微妙转折。10月17日,美国财长贝森特与中方负责人进行了80分钟视频通话,双方同步声明称交流“坦诚、深入且具有建设性”,并敲定10月24日在马来西亚东盟峰会期间举行线下磋商。这距离10月18日中方代表以一敌二与美方两位高官的视频通话仅间隔一天,美方态度的转变速度着实令人侧目。
 
							在最近的军事行动中,乌军宣布对俄罗斯布良斯克州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空袭。这次空袭的主力之一,便是“风暴阴影”巡航导弹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行动得到了乌克兰陆海空三军的联合支援,显现出乌克兰在多军种合作方面的能力提升。此次轰炸的目标是俄方的化工厂,乌方表示,该工厂负责生产炸药和燃料,而这些原材料则被用于制造导弹等军事设备,直接威胁到乌克兰的安全。
 
							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这份和平计划的基础构架。其核心条款主要包括:双方同意沿当前战线停火并承诺不再推进前线;启动战俘交换;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机制,并设立战争重建资金支持;逐步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,但只有在俄罗斯同意资助乌克兰战后重建的情况下;以及通过谈判讨论被占地区的治理方式等。这些条款听上去既美好又合理,仿佛是开启和平之门的钥匙。然而,实际上,这些条款的可行性几乎堪忧,尤其是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。
 
							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这份合同的具体情况。据称,中国在2023年提出了对20架伊尔-78МК-90А加油机的采购需求,同时包括必要的机载无线电系统、零备件以及保养服务。这一交易的背后,实则是中国军方急需扩大其航空能力,尤其是在面对台湾问题和区域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。早在2005年,中国就曾向俄罗斯采购过34架伊尔-76MD运输机和4架伊尔-78MK加油机,但由于俄罗斯自身的产能问题,这批飞机至今未能交付,令人不禁怀疑,在短时间内,俄罗斯究竟能否履行对中国的新承诺。
 
							10月19日,澳大利亚的P-8A巡逻机进入南海这一敏感区域,引发中国多方警告。面对持续的空中对峙,中国派出苏-35战斗机,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,如雷达锁定、伴飞和无线电警告等手段,最终将澳洲军机驱离。这场近50分钟的空中交锋,再次将南海问题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 正在加载中...
 正在加载中... 	 已加载全部内容
 已加载全部内容
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

 
						         
						         
							 
							 
							 
							 
							